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

消失中的偏鄉小校 系列完:東勢國中 客家山城中屹立

作者: 本報訊 | 台灣立報 – 2013年12月16日 上午12:11
【記者李宜霖台中報導】

     台中東勢是依丘陵而建的客家山城,東勢國中從日據時期舊校舍逐漸發展至今。921大地震後,東勢國中經歷過學校重建、改建過程,有2年半的時間在簡易教室上課,因為沒有大樹,下課只能在教室屋簷底下陰涼處聊天,教學環境簡陋,全校努力度過重建階段,流失不少學生。

人口外流 少子化嚴重

     東勢國中曾有過1千5百多位學生,人數飽和、學校校地太小,已經無法擴校,操場太小,活動空間也不夠。少子化下,東勢區在去年出生人口才4百多位,國一新生有450幾位,去年則有520幾位。

     東勢國中校長楊登進說,東勢並沒有新興的產業,東勢主要以務農、種水果為主,人口只有流出,年輕人不結婚、婚後不想生孩子,鄉下減班趨勢會更明顯。

文化多元 適性發展

     家長有6、7成是客家人,學校希望同學都能學會一首客家歌謠,1、2年級有合唱比賽,指定歌曲是「客家本色」,一年級同學每週有一堂客語教學,強調本土教學,保留客家文化、語言。

     今年學校有80幾名原住民同學,有170幾位新移民子女,超過學生人數10%,未來趨勢會慢慢上升,每年輔導室進行新住民家庭訪問,未來計畫辦理新住民相關文化、美食活動,讓一般同學、老師接納了解多元文化。

     12年國教要引導學生適性的學習,需要讓家長了解孩子適合發展的方向與潛能,楊登進提到,家長的疑慮是對於政策不了解,憂心認真的學生無法進入明星高中,擔憂12年國教不強調升學,老師上課內容變少,孩子會不認真上課。為因應12年國教,學校會讓教學更加生動活潑,學生更能朝著目標邁進。因為現在不再強調課堂知識灌輸,有多元知識、管道可學習,引導學生生涯興趣,順著學生本性找到未來方向。

     學校設立國樂團、舞蹈班,舞蹈班從民國70幾年設立至今有30幾年歷史,在全國各項比賽取得優異成績。學校慢慢將引進技藝課程,跟鄰近高中配合,一週有一天時間到學校開課,進行職業試探,包括拼布製作、調酒、指甲彩繪等多元才藝,讓學生儘早了解興趣。

發展在地? 師資有困難

     未來學校希望學生能有更多自主發展,配合在地文化產業延伸課程,學校要發展特色或多元社團,如原住民合唱團、鼓隊,必須要有師資來源,但正式老師沒有這部分的專長,需要外聘老師,但老師不一定願意進來,也沒有足夠經費。

     楊登進說,東勢若能引進精緻休閒農業,好好規劃,就有契機發展成特色產業,吸引年輕人留下,學校如果引進懂得農業生產、經營、管理的家長,透過課程向學生介紹產業,指導學生,增加學生在地深耕的可能。




網頁:
參考資料 ↗







其它網頁:
台中市東勢將蓋一座土圓樓客家文化園區,東勢沒有土圓樓吧! 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