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

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

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
高娜麗 老師

~遠山近水皆有情~

     從多風的海港介聘到氣候宜人的山城小鎮,是一種機緣。轉眼,又是整整四年,四年來,深深體驗到這個立於橫貫公路起點的山城,美得著實教人魂牽夢縈。此地遠離都市的塵囂、污染,而保留了淳樸的民風。加上客家民族的勤勞刻苦、而蘊育了居民純厚,篤實的本性。這裡是遊客尋幽攬勝之地,由於山水之美,而贏得「中部陽明山」的美譽。

     記得初到此,彷彿自己進入山東濟南,那種「家家泉水」、「用筷子一扎,便有清泉湧出地面」的景象,一一浮現。每每騎車漫步,所經之處,不是澎湃有聲的河,圳、便是涓涓細流的小溪,水源澄澈而清涼,引來不少孩童、村婦、戲水、擣衣,於是鄭板橋的「池邊濯足斜陽落」的生活圖象歷歷在目。

     東勢之山景、因四季更迭,陰晴之變化,而以不同面貌遞嬗著,曙光乍現之時,山、「在虛無縹緲間」,山巒重重疊疊,一山尚比一山高,越想窮盡,越尋不著邊際,這時候的山,有朦朧,嬌羞之美;雨中的山,如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;雨後,重巒疊翠、越見清新、嫵媚。身居於此,滿足了「仁者樂山」、「智者樂水」的雙重喜悅。


~如詩如畫的校園~

     由於居地利之便,東勢的個個學府、幾乎都在群山的環抱之中。東中,這個已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學校,給我的感覺是古老,歷史悠象的,處處顯現成長的足跡。報到的第一天,迎我入門的是兩排高聳的大王椰子,有如古木參天,粗大的樹幹上寫著:「抬頭挺胸、比肩齊步、整潔樸素、互助合作」,這不正是生活教育的第一課嗎?」

     樹多而高大,是學校的一個特殊景觀,觸目皆是濃蔭、涼爽之地,學生常常三五人齊聚於此,天南地北的暢談、嬉戲、或研討功課,甚至還成了畢業同學拍照留念的地方。四年來,我一直深愛這個大家庭,不僅因為這裡良好的工作環境,更重要的是與同事、學生朝夕相處的這份濃郁情感。我最愛校園早讀氣氛,那份寧謐,把學校襯托得更肅穆祥和了。我也愛校園雨中之景,那紅綠分明的操場、跑道、在雨中、水溶溶的、洗濯後、愈見鮮明。當花、草、樹木都沈醉於雨的滋潤時,我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校園中。

~感恩的心情~

     東中從民國三十五年創校至今,已屆四十五年,一個不算短暫的歲月,對年輕的一代來說,似乎是一個極其遙遠的年代,據載當時的學生人數只有一百二十人,教職員僅有四人,如今,學生已增加至近三千人。這期間,有我們目睹不到的困難、險阻、犧牲、奉獻,而才能有今日東中備受讚譽的成績。這兒,就像一個大家庭,其中,有老師同學的關懷、勉勵、督促與鞭策,因此,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學習、成長,我們不只要心懷感激,更要惜福、造福。身為東中的一份子,應與東中榮辱共進退,以身為東中的一份子為榮,師生群策群力,再為東中寫下輝煌的一頁。

~愛家、愛校、愛鄉、愛國~

     家是一個人的避風港、不管住得是高樓大廈、還是低矮平房,家永遠是最溫暖的,只因有家人的呵護與照顧。學校是學習的場所,在學校、我們學到知識,待人處世之道,家與學校,都讓我們離不開。家鄉,是我們土生土長之地,無論時代的巨輪如何向前推移,對家鄉的這份眷戀情懷,無法割捨。今天,我們有幸居住於這塊免受公害污染的淨土上,我們是不是都要為這片家園盡點心力呢?

     國之本在家,家齊而後國治。家庭的和諧是維繫國家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,而教育又是立國之本,因此今後在家庭方面:應發揚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、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婦相敬如賓、一家和樂融融。

     學校方面:學生循規蹈矩、敦品勵學,教師克盡職責,發揮敬業精神,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,變化氣質。

     各行各業方面:堅守崗位、以帶動地方的發展、繁榮、進步。最後謹以愛家、愛校、愛鄉、愛國與東中人共勉之。


引自《弦歌》,四十五週年校慶專輯,民國八十年四月出版







2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