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

東中故事

東中故事
本校教師 黃明康
本文引自《弦歌三》
「起立,敬禮!」
「謝謝老師!」,大頭衝出教室,往麵店飛奔而去。
「大頭,跑快一點,幫我佔一個位子!我要一碗肉羹麵」
「我要一碗黃麵!」
「我要……」
「你們以為我是三頭六臂喔?哪有可能拿這麼多碗東西又佔位子,阿胖、黃狗,你們自己想辦法。」
這是每節下課,或中午吃飯時常聽到的聲音。

「老闆,給我一碗麵、一碗肉羹及一碗貢丸湯……」
「後面的別擠啦!我快窒息了。」
「啊喲!你不會端碗喔?湯灑出來了啦,很燙呢!」
「同學這是你的雞絲麵」
「喂,吃快一點,位子讓我坐啦,快上課(午休)了」
「你們端到教室吃的人,要記得把碗拿回來還!」
而這則是在麵店內常聽到的聲音

     回想當初在東中唸書時,除了福利社外,還有一間麵店,位於現在的福利社。那時福利社所在的八間教室,還只是一棟構造簡陋的鐵皮屋,而老闆就是我們的警衛游阿姨夫婦,那時她們以校為家,游先生是學校的技工,負責維修學校所有的設備,從水電問題到課桌椅修繕都是他一手包辦。而游阿姨就賣麵囉,填飽不少飢餓的肚子。

     當時的學校不像現在有團繕,可以照顧好同學們的肚皮,大部份的同學都是帶便當,一般來說便當都是前一晚上或當天早上出門裝好,來學校後,就放在便當籃裡,第一節下課由值日生抬到蒸飯室蒸,中午下課再去抬回來。那時候,蒸飯室外面一排水龍頭,一開就有煮沸過的熱水可以喝(因為蒸飯室內蒸便當,需把水煮開用熱蒸氣來把便當加熱,就順便煮開水囉),每班有一個茶桶,值日生需要抬開水回來。因經過高溫再蒸過,所以便當盒裡的青菜會變黃,其他的菜,味道也會比較不一樣,跟現在吃現煮的,熱騰騰、香噴噴的菜,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。

     而幸福一點的同學,就是由家人在中午12點前,把便當送到便當室,中午吃飯時再去領回。而有時候,父母親因為工作無法為同學準備便當,或吃膩了便當的同學便會到麵店打打牙祭囉。當時全校有二千多名學生,以十分之一,二百位同學來算好了,一下課湧進麵店的場面,真是壯觀啊!也因為要應付這麼多人,裡面的麵分為二種,一種就是泡麵直接泡,老闆會給你一個碗及一包泡麵,自己把麵及調味包打開,再交給老闆加熱水即可,也可以多加滷蛋或貢丸。另一種就是用我們現在吃的涼麵那種黃麵,老闆在我們上課時,便先把麵及肉燥等調味料裝好一碗一碗的,到時只要加入熱水即可,這種麵的調味料裡竟然有菜脯,那種味道至今都無法忘懷。剛回來東中教書時,麵店還在,常常早餐就在那裡吃重溫那熟悉的味道,而游阿姨的肉羹更是我的最愛,現在想到都還會流口水呢!而每天中午吃飯,三五好友聚在一起,邊分享別人家媽媽準備不同的菜色邊聊天,是一天中最棒的時光。

     轉眼間,回到學校服務也邁入第十七個年頭,每當中午看見同學們抬回一桶桶剛煮好的菜餚,吃著熱騰騰的飯菜,心理想著,現在的學生真好命啊!然而我們那個年代吃飯時,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彼此交換媽媽的愛心,聊一些學校及同學之間發生的事情(也就是八卦啦)的畫面似乎反而少見了。老師們,吃飯的時候可不可以讓同學們輕鬆一點啊?

引自《弦歌三》,六十週年校慶專輯,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出版